在企稳中逐步回暖
“三十六条”落地前一个月,太原商品房市场供求下滑明显,商品住房成交均价约每平方米9999.64元。商品住房供应面积为10.45万平方米,环比下降25.09%;供应套数936套,环比下降19.31%,成交面积29.87万平方米,环比下降28.9%,成交套数2411套,环比下降29.09%,楼市下探趋势十分明显。
(资料图片)
政策落地首月,置业顾问的电话就热到烫手:“观望了几个月的买家突然决定要交定金,前阵子举棋不定的老客户,一口气筛选出四五套房源,询问是否可以在一天内看完。”有了流量,自然会带动成交。政策落地半年后,今年一季度,商品房供应量逐月增加,成交量达101.7万平方米,同比上涨32%,尤其二三月份成交量达到40万平方米以上,回暖态势明显。
“房地产是个政策性很强的行业,跟国家政策紧密相关。”一位行从业者坦言。在房地产产业链中,需要精准发力,一个个打通堵点,才能让楼市发展更顺畅。“在一系列政策作用下,随着经济转暖,房地产市场出现积极变化。”太原房地产开发公司经理李沛表示,房地产市场企稳得益于政策的持续发力,合理购房需求得到了释放。从供给端来看,房企流动性紧张得到了缓解;“拿地即开工”“房证同交”等政策保障了购房人的合法权益,增强了房企和购房者的信心。从需求端来看,降低首付比例和房贷利率、降低公积金贷款门槛、发放购房补贴、降低交易税费、推进“带押过户”等多方面政策的合力,降低了购房成本。
在回暖中迈向常态
“五一”期间,从忻州来太原看房的孙博表示,去年就开始关注万科的新房,经过半年多的比较,可选的房源越来越少,房价基本上没有变化,趁着假期和家人想把房子定下来。“原来想着价格会下降,一直在观望。没想到假期看房的人很多,就果断出手了。我们在太原买房,忻州的公积金也能贷款,很方便的。”
“三十六条”明确,太原、晋中、忻州、吕梁、阳泉5个城市住房政策互通共享,区域内居民购房时享受和太原居民同等住房支持政策。5个城市户籍居民家庭在太原六城区范围内拥有一套住房,购买第二套新建商品住房时,不用提供落户、社保、纳税等相关证明。在六城区已有两套以上(含两套)住房,如果属于多孩家庭、投亲养老家庭通过“以小换大”“以旧换新”等方式购买改善性新建商品住房的,可将原有的一套住房挂牌后再购一套新建商品住房。
这一政策对需求端的刺激很明显。“五一”期间,太原楼市成交量突破13万平方米,小店区是成交主力,很多购房者来自吕梁、阳泉、忻州等中部城市群。成交集中度仍然是南城,保利、中海、华侨城等大型房企是市场支柱,市场分化明显。
省房地产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,长期看,区域分化是未来房地产市场最大的特征,普涨的时代已结束,房地产市场分化加剧,产品力将成核心竞争力。从政策方面来说,从新房到二手房,从保障房到学区房,从买房到租房,与房地产相关的政策会全面覆盖。比如,省住建厅等九部门联合印发的《山西省整治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三年行动实施方案》,从房地产开发、房屋交易、住房租赁、物业服务等各个重点领域精准整治市场乱象,今后,健康规范运行成为房地产的常态。
在常态中孕育先机
今年的太原政府工作报告强调,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,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。推进长租房市场建设,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7000套(间),解决好新市民、青年人等住房问题。
太原是国家住房租赁试点城市,三年示范期获得24亿元资金支持,这样大的支持力度有助于太原从建、购、改、租多点发力,完善住房租赁市场。“三十六条”中明确,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,大力推动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,解决新市民、青年人等群体住房困难问题。支持各类市场主体购买3万套(间)库存商业办公用房、公寓和商品住房作为租赁住房(含保障性租赁住房),并可获得不超过建设成本30%的财政资金补助。对符合条件的项目,给予长期低息贷款支持。对持有或经营租赁住房500套(间)及以上或建筑面积1.5万平方米及以上的租赁企业,减按4%征收房产税。
目前,太原15家国有住房租赁企业和90余家民营租赁企业已录入企业信息备案,租赁市场发展秩序日益规范,为加快建立“多主体供给、多渠道保障、租购并举”的住房制度,提供了可持续、可推广的经验。尤其是在支持专业化、规模化住房租赁企业建设和运营保障性租赁住房方面,太原发挥国有企业示范引领作用,市财政注资10亿元成立国有住房租赁企业、承担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任务的做法,被住建部纳入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可复制可推广经验清单。
上述人士表示,房地产新发展模式将坚持房住不炒、租购并举,以租托底,建立销售和租赁两个市场,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双重目标。今后,长租房市场、保障性租赁住房、城市更新、老旧小区改造和房地产相关服务业等领域或将获得更多政策支持,尽早转型的房企将获得先机。
X 关闭
Copyright © 2015-2022 起点医疗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皖ICP备2022009963号-12 联系邮箱: 39 60 29 14 2@qq.com